江海洋阅读
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智能家居概念这么热,为何落地起来却很难?

砍柴网2015-07-13行业新闻 1989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概念火到什么程度?想必你已经有所耳闻目睹。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如果不在产品前面冠以“智能”二字很显然已经不好意思再跟消费者们打招呼,专注于智能硬件报道的科技媒体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大众描绘着智慧生活的蓝图。“智能家居”听起来的确是个让人憧憬的未来生活场景,也是为数不多的凭一个概念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行业。 

深圳一家名为“RICI”的智能家居整体方案解决商,对行业的火爆程度有着切身体会。从2012年团队成立到现在的三年间,不断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商谈投资事宜,而不具备智能家居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家电厂商也频频抛出合作的绣球,至于善于玩“互联网思维”打造极致单品的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资源以期打造未来智能家居“生态”。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规模将达124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3500亿元。市场向好,资本追捧,让智能家居市场迅速升温,但在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智能家居市场的表现似乎并不那么乐观。那么,智能家居落地难究竟难在哪儿呢?

为什么智能家居概念热落地难?

过去一年,传统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格力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智能化的转型,海尔不厌其烦地向业界和大众阐述“U+”智慧生活平台计划,美的和小米联姻推出多款智能家电,格力为了布局未来智能家居生态甚至被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企图以此占领智慧生活的入口。但是整个市场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似乎处于“花钱买未来”的阶段。

问题出在哪儿?我们不妨从智能家居产业链里的玩家之一“房地产商”谈起,它既是产业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房地产商将智能家居的消费群体锁定在高端人群,既别墅群体以及高端住宅群体,这个群体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能够支付起智能家居高昂的工程造价费用,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既这部分人多为中年群体,对“智能”的概念并没有太大兴趣。而“智能家居”最精准的消费群体——80后、90后甚至00后却因为消费能力偏弱而被排除在智能家居的目标人群之外。

在童辉看来,整个市场的逻辑完全错了。首先,房子是智能家居的落地载体,而商品房的刚需人群是年轻人,同时年轻人又是智能家居的精准人群,家电厂商和房地产商如果把消费人群锁定在年轻人之外,等于是把对的产品卖给不对的人。在他看来,智能家居的出路有两个,要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让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先实现家居智能化。要么将系统化的工程模块化,后者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DIY能力。以RICI的产品为例,用户可以不必接受整体的智能结局解决方案,而是选择性的购买其中某些产品。

RICI给自己的定位是高端智能家居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家居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但初期进入市场的切入口一定要小,从最精准的年轻消费群体入手,以一个比国际品牌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再逐步向全人群扩展。好比前景同样广阔的跨境电商行业,也经历了从母婴向全品类拓展的过程。RICI认为智能家居应该先让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接受,这个接受的过程可以是渐进式的,可以从其六个系列中选择性的去体验,比如先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再实现卫浴系统的智能化,最终实现整体家居智能化。

智能家居难落地的原因除了消费人群的错位之外,还有许多来自行业内部的原因。智能家居厂商各自为战,谁都想做标准,不愿作出妥协,像海尔U+已经做好了完善的平台,并提供标准接口,但某些厂商的不配合却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这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所谓智能家电都采用不同的标准,之间无法互通互联,那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而是“伪智能”。

伪智能大行其道,谁赚走了快钱?

什么样的产品是伪智能?所有仅内置无线网络模块便声称智能家电的产品都是伪智能。比如,市场上大多数智能电视都是伪智能,或者说它的智能化程度还处在非常低的阶段。只不过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手机操控、内容共享,把原来的传统遥控换成了手机遥控,在真正的体验上并没有太多智能化的改变。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空调、空气净化器上,以空调为例,包括市面上新推出的智能空调,它只是在传统空调技术升级的基础上添加了智能模块,而这个所谓“智能”的最大卖点也只不过是实现了智能手机的远程操控,即便是语音操控也只是非常基础的智能操控技术。但是你会看到这类单品在市场上依然有较大的消费人群。因为在智能家居发展初期,智能的噱头的确能够迷惑不少消费者。

此外,还有一种伪智能叫为了智能而智能,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完全不对称。比如现在一些做“智能门锁”的厂商,在锁内置入wifi模块,用手机控制门的开关。试想一下,在你出门时或者回家时,人已经走到门前了,何必再掏出手机来开门,钥匙或者指纹不是更方便吗?所以说手机操控门锁基本上是个伪需求,所以才出现伪智能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概念还一知半解,很容易被这些概念绕进去。

互联网企业走的是资本路线,靠概念和股市吸引风投,靠低廉价格战略市场,而非靠产品本身赚取利润。以包装出的概念打造单品,很容易便能够赚走消费者的钱。但对智能家居行业来说,这些钱都是“快钱”,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行业发展。“如果我们为了赚钱,同样可以根据市场热销的产品推出相应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而是踏踏实实做自己想做的产品。” RICI的创始人童辉如此说道。

如今,智能家居领域的参与者众多,若想从中分一杯羹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自己在这条产业链中该扮演何种角色。RICI这样的以产品核心的企业如果跟资本运作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竞争,难免会陷入价格战的陷阱,完全没有胜出机会。而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升温,以软件服务和数据为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相继加快布局。那么,目前智能家居市场都有哪些玩家?

都有谁盯上了智能家居这个市场?

首先以家电制造为主的传统家电企业是这个市场的最大玩家,它们的玩法是以生产销售白电获取硬件利润为主,他们的优势在于家电制造技术和成熟的供应链,抓住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转型这个契机对它们而言十分重要。他们的劣势在于缺少白电之外的智能家居模块支撑,包括灯光、环境、安防、应用系统,因为仅靠相互独立的家电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所以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比产品的智能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家电通过系统化的模块设置整合到智能家居互通互联的生态中。方案有二:一、自主研发生产。海尔在推U+计划的同时也推出过一套名为Smartcare的智能家居套装,包括红外传感器、门窗磁感器,配合其家电使用。二、收购或者与RICI这样的智能家居方案解决商合作。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是个二选一的必选题。

其次,以大数据和软件服务能力为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当然也包括小米。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用户背后的大数据,以及云服务能力。其劣势在于缺乏研发生产硬件的能力,比如小米,它自己不可能去独立研发一台空调,而是也只能是与美的合作的方式。

互联网企业玩的是生态,想做的是标准。包括微信提出的智慧生活平台,它本身没有任何服务能力,只提供一个接口和平台,用户基数在那儿,标准制定好了,具备服务能力的商家自然会被吸引进来,之后在服务和交易中产生的数据,又可以被用在精准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务上。比如它监测到用户的灯泡亮度有问题,可以提醒用户更换并推送相关产品信息。但在智能家居领域,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由于缺乏硬件支撑,互联网企业的所谓智能家居布局也还停留在构想上。

最后是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类企业既不具备研发生产家电的优势,也不擅长软件服务,但是在智能家居链条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像RICI就应该被划归到这个范畴。首先他不可能去生产家电,其次它也不可能像互联网巨头一样去搭建一个标准化的平台,但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模块,比如智能开关、传感器、控制终端将所有独立的智能家电进行互通互联,实现真正意义上智能家居。

另外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传统家电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合作的基础大于竞争。与家电制造商的合作既可以是定制化的智能模块生产,也可以是技术上的支持。在云服务上又可以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软件和数据上的合作,RICI 本身也搭建了自己的云系统,并推出了APP,但童辉认为,基于云的大数据服务是未来需要重点去做的事,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把这些产品落地。

文章关键词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