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洋阅读
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Facebook遭受抨击:被戳破的科技普世光环

1970-01-01行业新闻 1082

文|杨君君

每逢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科技公司都会迫不及待站出来刷“存在感”,以此来表达自己身处互联网体系内的在技术领先和舆论及时性方面的优势。也几乎是每一次,这样的动作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但是,当长袖善舞成为常态化的行为,人们往往会对这种缺乏体系化管理,而只是临时性质的“showtime”表示厌烦。

很不巧,这一让用户由“惊喜”变为“不满”的临界点,恰好被Facebook赶上。

11月14日,在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之后,作为全球化的社交平台,Facebook快速的像历次事件发生时所做的那样,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针对巴黎启动了“安全检查功能”——身在巴黎的人可以在facebook上标注自己或朋友是否安全,让关心他们的人迅速了解情况;同时,Facebook还向用户推送了一个法国国旗滤镜更新,以此来表达对该事件的悲痛之情。

原本这一动作应该再一次引来用户的“称赞”,没想到,招来的竟然是大量用户的“抨击”,因为就在前两天,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个真主党控制区遭炸弹袭击,200多人伤亡,这是25年来贝鲁特发生的最严重的暴力袭击事件,同样的还有伊拉克的巴格达……

用户的质疑声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样是遭遇恐怖袭击,为何Facebook只针对巴黎事件,而选择性的忽略贝鲁特等其他一些地区——要知道,早在2014年10月,Facebook就推出了“安全检查功能”,并且在丹麦地震时已经被使用过,不存在开发难度和时间的问题,“难道所谓的人性光环真的是选择后的结果”?另一方面,人们则在纷纷质疑,推送针对巴黎事件的法国国旗滤镜,即使能够让大家通过此来表达对巴黎事件的关心和对逝者的悼念,但是对这起事件又能带来实际上的什么帮助呢?

很明显,Facebook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来回应此事,而实际上官方到现在为止确实也没有对此事进行回应。原因很简单,给贝特鲁提供同样的待遇对于Facebook来说其实并不困难,只不过是在贝特鲁事件发生之时,Facebook的决策部门并没有想到启用这种方案,而在巴黎事件之后,Facebook反应了过来,故而做出如此决定。可惜的是,由于心底原本对贝特鲁的忽略,使得其在针对巴黎做出动作的时候,压根忘记了两天前还有贝特鲁这回事——如果在对巴黎事件做出动作的时候,同时对贝特鲁、巴格达等地方做出同样的动作,或许Facebook面对的又会是另一番境遇了。

无论是什么原因,Facebook此次都很难逃脱对用户“差异化”对待的问题,这在一个以崇尚人性平等光辉的西方世界,是绝对难以忍受的。与此同时,Facebook的这一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互联网公司每逢大事 “作秀”的嫌疑,没有系统化的运作而总是靠临时决定,难免就会出现忽略贝特鲁的事件发生;而滤镜这一功能,原本就在针对灾难之中,本身就没有什么作用——这一次只不过是因为贝特鲁而被人们戳破而已。

坦白的说,如果从商业的角度,Facebook此举并没有什么错误,毕竟这种“安全检查功能”最起码在表面来看,还是纯公益性质的,毕竟如果说反正都是做公益,为何不选择对自己更有商业价值的方式,毕竟即使Facebook不做什么,人们也不能说太多……

但是,这就同样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全球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发生例如灾难等突发事件时,帮助政府和用户做一些这样公益性质的行为,究竟是否应该是其所应尽的义务?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拥有超过一个国家人数的用户量的平台,它本身所能够承载和发挥的能量原本就是巨大的,一些政府和社会无法做到或者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事情,或许对它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比如就像是向用户推送消息、比如像是更快的找到对方……

既然企业向国家纳税可以被视为理所应当的话,那么这些大型平台在突发事件时需要对国家履行某种义务,是否也能应当接受——这里无关乎公平,因为即使是纳税,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体量,公司交税比例也不一样;也无关乎经营自由,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是否应该存在政府”以及“政府应该如何使用企业资源”的问题,这是另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出来结果的宏大的话题。如果真的属于义务,那么详细更加系统化的东西,绝对不会让Facebook出现忽略贝特鲁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样也不会再简简单单的出一个“滤镜”这样不痛不痒的产品,它能够做到的还将会更多。

这绝非危言损听,更不是强加的道德大棒……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在盘点在巴黎事件发生之后,Facebook、Twitter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都做了什么样的反应,这对于媒体来说,抓住热点事件产生内容本是分内之事。然而,有趣的是,在这篇盘点文章中,没有一家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而看所有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似乎也对巴黎事件无动于衷……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究竟我们应该怪中国目前竟然没有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网平台,还是应该怪中国企业的一贯中庸和冷漠。

最后,引用一下那篇文章最后的结尾:两百多年前,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这么描写人类,"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在这种矛盾中找出平衡点。

为巴黎、为贝特鲁、为巴格达、为所有正在遭受苦难的人民、也为自己祈福!

作者微信公众号:yangjunjun420


文章关键词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