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北京的空气时好时坏,这导致我这种易感人群很容易的得了呼吸道感染。在持续一周病情仍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不得不去看病。可是是上班时间啊!我根本没空去医院,怎么办?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去了最近的诊所。一位本该下班的医生说可以晚点吃饭,先帮我看看。在确认我是上呼吸道感染后,还问我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说有,鼻子干涩、有鼻炎症状。医生又问我是否清楚是什么类型的鼻炎,以前都得过什么病。
就在我准备对我从小到大的病一并脱口而出的时候。医生打断道,“不好意思,我时间不多了。”这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有一个记录我所有病情的病例或者私人医生该多好!
其实三星和苹果这样的科技大佬目前在健康领域的布局,正在做这样的事情,目标是通过软硬件结合打造人人随身岁时守候的数字“私人医生”,当然也包括了数字病例。
苹果和三星在健康领域的努力
前几日,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的首席信息官达伦·多金(Darren Dworkin)在采访中表示,位于洛杉矶的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更新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将超过8万名病人资料导入苹果的HealthKit系统。
实现互联后,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允许患者通过HealthKit把个人医疗信息和医院病历整合,他们的主治医生便可以上网查询这些信息。体重、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计步情况等数据都可通过HealthKit监测。
苹果表示,目前已有900多款健康、医疗和健身应用与HealthKit融为一体。一些医学中心也与此软件实现了互联。
那么,问题来了:HealthKit整合了这8万人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来,就是苹果做了一个关于健康的云。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数据,比如Apple Watch以及其他苹果支持的900款应用获取的健康数据,实现健康数据的同步。这种同步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通过同步,随时随地获取Health Kit里面自己的健康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亦可通过将自己的数据。
在做努力的不仅仅是苹果,还有三星这样的大牛。
去年5月,三星推出的SAMI开源健康软件应用平台。据悉,SAMI平台将采用云端联网,可支持腕表与手机健康应用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与此同时,SAMI平台面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API软件接口,允许第三方团队或机构为数字化健康数据搭建了一个集合平台。另外,为鼓励开发者能在健康追踪领域、传感器创新以及数据分析和算法处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三星计划为贡献显著的团体或机构提供最高5000万美元的投资。
事实上,除了这两个宿怨已久的大佬,诸如Jawbone Up24等专攻健康跟踪的智能穿戴企业,很早就以及提出了类似的感念。
显然,数字化健康一直是广大科技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
健康领域平台仍然只是雏形
显然,创建一个健康领域的平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关乎健康,使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建议这个闭环难以实现,这几点称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大难题。
1、数据采集
包括血压、心率、血糖、血氧饱和、体重等数据的采集必须是准确的,但目前几乎没有什么随身的医疗设备可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曾有报道称,英国伦敦的一名医生Dushan Gunasekera表示HealthKit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他发现几乎没有知名医生用手机来做诊断。
2、数据分析
显然,仅仅是获取数据对用户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一个用户很难理解一些健康数据所包含的确切意义。所以分析数据也是重要的。有报道称,在伦敦工作的医生Rakesh Kapila担心HealthKit用户会过于依赖这些健康数据。他建议Healthkit和相关的健康应用能告知用户他们何时才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这能避免用户整天胡思乱想以为自己得了大病。
3、反馈建议
包括苹果这样的公司在内,对于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反馈也只处于最初阶段的研究。据悉,苹果专门将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将交给IBM的Watson健康部门,此前他们收购了两家医疗科技公司Exporys和Phytel,专门提供系统的医疗大数据分析服务。
就我的认知来讲,每个人拥有一个电子病历或许很快实现,但是每个人拥有一个“私人医生”的诉求还需要5~8年甚至更长吧。
智东西 (公众号:zhidxcom) 文 | 晓生
建站咨询热线
13899588550